科曼集团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镇江用“生物导弹”剿灭“白蚁军团”
发布时间::2024-04-03     点击数:2858

“巡查大坝时要仔细,这小东西很难发现;一旦发现就是危险信号!”3月22日,眉山市丹棱县中观山水库管理所所长袁德进在一场早会上,不断提醒水库的巡查人员。
袁德进所说的“小东西”就是让水库人“谈之色变”的白蚁。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白蚁对河渠堤坝、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危害甚大。
春分之后,气温渐升,白蚁也将进入活跃期。面对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的古老物种,人类如何对其开展防治?现在又有哪些科学防治的新手段?
白蚁能对堤坝工程内部结构造成破坏



“几个人挖了一上午,蚁巢很大。如果任由其生长,后果不堪设想。”袁德进回忆起大约20年前中观山水库大坝发现白蚁巢穴的情形,至今心有余悸。
中观山水库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为均质土坝,即由单一的土料填筑而成的坝。跟中观山水库类似,四川省大大小小8000多座水库,80%以上修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且多为以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堆筑而成的土石坝。
四川省水利科学院智慧水利研究所所长卢鑫介绍,土石坝由于其高堆置的土体、适宜的湿度以及丰富的食物源(树木屑、杂草等),也为白蚁、老鼠等害堤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与此同时,四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很适合白蚁繁殖。据了解,四川省除甘孜、阿坝是白蚁无害区外,广元、凉山、攀枝花、雅安为白蚁轻害区,其余地区均为白蚁危害区。
“当你在大坝上发现白蚁踪迹时,很可能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数量惊人的‘白蚁军团’。”专家表示,它们在堤坝上筑巢、繁殖,能对堤坝工程内部结构造成破坏,极易诱发水利工程渗漏、跌窝等险情,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垮坝、崩堤等事故。

白蚁上亿年经久不衰,充分证明了其防治的难度,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反复性、长期性特点。卢鑫表示,在与白蚁“抗争”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历史上,老百姓多采用柱下垫石、石灰拌土、青矾浸木等方法预防白蚁危害房屋建筑,采用挖巢、灌浆、高温等传统防治措施。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化学制剂的出现,药物灭杀成为白蚁防治的主要手段。
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治
“传统的白蚁防治手段有局限性,主要是发现蚁患后进行被动地处置。”卢鑫表示,过去在大坝发现白蚁后,人们多数采用农药为杀灭剂,毒性大、残效期长,且由于渠道、大坝等靠近水源,处置不慎可能会对水体和周边环境产生危害。
2004年,我国开始推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化,白蚁防治也开始告别传统低效和高危的防治手段,即由“主治”转到“主防”。
基于这种理念,卢鑫和他的团队在2021年开展了一项针对水库大坝白蚁监测诱杀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首先,我们会在监测点位埋设一些白蚁监测盒,里面放置一些吸引白蚁的‘饵料’,如花生壳、玉米芯、蔗渣、木屑、纸板等。”卢鑫说,当这些“饵料”吸引白蚁出现并会被一套信息化设备监测到之后,就会向系统发出预警。
紧接着就要布设“杀灭剂”。而这里所谓的“杀灭剂”跟传统化学药物不同,是一些专门针对白蚁的“靶向”细菌、真菌和昆虫病原线虫。如,伊维菌素、短稳杆菌等,白蚁取食“饵料”后把致病源带回巢穴,最终会感染整巢白蚁死亡。
“我们把这种生物‘灭杀剂’称作‘生物导弹’,利用无公害的方式就能对白蚁巢穴进行精准打击。”卢鑫表示,通过“监测-预警-灭杀-再监测”的循环往复,可以实现对白蚁的实时监测和彻底灭杀,改变“先病后治”的被动局面,目前该成果已在省内的成都、德阳、达州、凉山等13市(州)的多座水库和堤防工程投用。
除了上述技术手段,目前业内也在研究运用三维探地雷达、瞬变电磁仪、热红外成像、高密度电阻勘探、声频探测仪等现代技术开展蚁患探测的可行性,国家更是鼓励各地建立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动态监控和预报预警系统,增强隐患发现及治理能力。(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